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淺談躉繳型投資型保單及月配息

最近國際情勢多變,各國央行決意升息打通膨,景氣有衰退下行的風險,有買股票的人也發現股債市的跌幅加深。不過在這眾人悲觀的時候,最是投資進場的好時機。

因為淨值下跌,相對可買到的單位數增多,有些投資標的,以年化配息率來看,都到了相當漂亮的數字。

而利用躉繳型投資型保單結合月配息投資標的,可以創造每月現金流,並且有身故時的壽險保障。

當然仍須注意投資有賺有賠,高風險意味著高報酬。

 

一、      甚麼是投資型保單?投資型保單的好處在哪裡?

投資型保單其實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的一種變形。最大的不同是

傳統型保單: 保險保障固定(缺乏彈性)、費用透明度低、平準保費、投資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

投資型保單: 保險保障可變動(彈性大)、費用透明度高、自然保費、投資風險由保戶承擔(自選投資標的)

 

所以對年輕人來說

1.     相對可以用低保險成本買到高壽險額度

2.     投資標的可自選,並且一年可數次免費轉換投資標的: 可選較高風險的基金、類全委帳戶、ETF等,再也不必糾結於一般儲蓄險1-3%的預定利率跟宣告利率了。(當然這就意味著高投資風險了)

3.     保險期間若不幸身故,可取回本金 (畢竟本質是保險,死亡時有保險金)

4.     若直接一次投入一定金額(躉繳),並選擇月配息的標的,可月月領回配息,相對於看著股票上上下下的,落袋為安比較安心。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安聯人壽,可以看到最近幾個月的年化配息率相當高


5.     若投資標的在海外,視為海外所得,除非你海外所得超過新臺幣100萬元,不然是連申報所得稅都不用,所以幾乎可以說是免稅的收入。

 

當然,這種月配息的標的是有可能配到本金的,所以仍然是有淨值下跌的風險。

不過換個方式想,每次這樣領利息,只要撐得夠久,就可以慢慢收回本金。本金收回後,所得到的每月現金流都是多出來的。

 

所以如果想要兼顧投資以及保障,投資型保單也是一種選擇喔!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有地震!! 住宅火災及地震保險保了嗎?

最近地震頻繁,會不會擔心住家房屋受損,或是家具、物品掉落損壞呢?

其實這樣的財產風險是有保險可以分散風險的。

尤其在台灣颱風地震常常發生,更是要小心謹慎。

以下整理台灣地震險的相關資料供參考。


一、地震保險在台灣獨立保險

我國《保險法》中的財產保險,本來沒有寫到地震保險這個名詞,

是後來修法新增第138-2: 「財產保險業應承保住宅地震危險……

才有住宅地震保險的相關實施辦法。

實務上地震險是與住宅火災保險一起承保,合稱住宅火災及地震保險(簡稱住火險、火災地震險)

 

二、地震保險的保額以投保時保險標的物之重置成本計算,不是市價

這點很重要,所以不要以為房子倒掉,當初買房子花的錢都可以全數保險賠回來。

重置成本的計算=建築物本體造價總額建築物裝潢總價

本體造價總額請參考下表

中華民國 109 年 1 月 1 日

而建築物裝潢總價=每坪裝潢單價×各類建築物使用面積(不含公共設施)

而一般裝潢每坪加新台幣 10,000 元至 60,000 元。

…..所以保險金額實在是遠低於市價……

另外,如果是為了房屋貸款而保火災地震險的,要注意抵押權附加條款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保險金,以 60%為限在債權範圍內優先清償抵押權人(給銀行)

剩下的40%才是給保戶喔!

三、基本保障: 住宅火災及地震基本保險

包含

1.      住宅火災保險

2.      住宅第三人責任基本保險

3.      住宅玻璃保險

4.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

5.      住宅颱風及洪水災害補償保險

本文只說明住宅地震基本保險的部分。

 

住宅地震基本保險全台灣保費都一樣為1350

最高保險金額為150萬元(不能超過住宅的重置成本)

需要全損or非經修建不能居住並且修復費用>重置成本50%以上,才符合理賠標準

理賠項目包含1. 建物損失金額2. 臨時住宿費用,最多20萬元

圖片來源: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四、火災地震險進階保障:擴大、輕損、超額地震保險

前面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保險只保障全損,而且是一定額度內的金額。

所以若是希望非全損的地震損失(包含建築物以及屋內動產)也要賠償的話,需加保輕損地震附加條款。

若是希望超過150萬元基本保障的部分,包含建築物以及屋內動產,也有保險保障的話,需加保擴大地震保險附加條款,而且會有額外的臨時住宿費用清除費用的補貼。

另外,網路上也有提到超額地震保險,不過只有保障到超過150萬元的建築物重置成本的部分,而且非全損不啟動理賠,相對來說較不實用。

 

五、總結

住宅火災地震險是相當重要的財產保險,尤其在台灣天然災害頻仍,難保不會再有一個921大地震…...若能事先規劃,將風險轉移,可避免未來可能的莫大損失。

而且其實保費算起來,應該幾千元而已,相對於貸款利息而言,真的是小數目,基本的火災地震險網路即可投保。


之後再來逐步整理其他常見的人身及財產保險囉!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我如何成為一位保險經紀人(下) - 實際執業過程

國家考試只是基礎能力的認證,未來的執業生涯,才是挑戰的開始,並且要持續精進,累積知識與經驗。網路上很少人分享實際業界資訊,小弟斗膽以保險界菜鳥的身分,分享實際的執業之路。

五、我已順利考過保險經紀人考試,接下來要怎麼執業?

《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第31 : 「個人執業經紀人、受經紀人公司或銀行任用之經紀人應於申請執行業務前一年內參加職前教育訓練達三十二小時以上,並經測驗及格。」

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簡稱保發中心)每年會辦理兩次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證人職前訓練班,大約在每年3月、10月的時候,需要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到保發中心上課,並繳交7000元報名費。報名網頁如下圖所示

保發中心報名網頁


基本上認真聽講,考試前一天有再複習重點,幾乎沒有不通過的學員。

不過上完課後,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如前文所述,保險經紀人可以三種方式執業,但是

1.以公司組織經營保險經紀業務(經紀人公司)

詳情可參考成立保人公司中華民國保險經紀人商業同業公會(簡稱商業公會)的介紹。

不過申請經營保險經紀業務者最低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2,000萬元整,而且董、監事、總經理資格都有特殊規範,所以等我在保險界至少活著超過三年,並且有金主願意贊助我,再來考慮這個選項……

2.個人名義執行保險經紀業務(個人執業經紀人)

我感覺比較像開診所,繳存保證金新台幣10萬元、投保專業責任保險、保證保險各100萬元,並且向中華民國保險經紀人公會(簡稱保經公會)申請入會,繳交相關文件即可執業,並且就我所知,保經公會可以詢問並協助相關事宜。不過要注意,如果選擇自己家做營業處所,因為有營業行為,水電費以及房屋相關稅率可能會變成非自用稅率!

我曾經想過就直接出來開保險經紀人事務所,但是自認經驗尚淺,還需要多學習磨練,並且現階段還是以醫師本業為主,因而沒有選擇走開業之路

3.保經公司簽署人

我一開始有先打電話去商業公會登記簽署人就業需求,不過當時聽到前面有至少100多位保險經紀人登記,就覺得職缺渺茫……

我也曾上人力銀行尋找相關職缺,不過真正簽署人的職缺需要3年以上的執業經驗,然後跟我聯繫(如業界較有名的錠嵂保經、富士達保經…..)的都是叫我重新考人身保險業務員執照後報聘......,讓我覺得拿著國考證書,居然比業務員還難找工作。

最後是因緣際會,感謝遠見保經(現為看見保經) 合心營運中心 琮 執行長不嫌棄,讓我登錄在他的組織之下,開始我的保險經紀人執業之路。




另外補充,目前覺得對於保險經紀人最友善的保經公司,應該非見(遠見)保經莫屬,其實許多個人執業經紀人也是跟遠見保經合作,遠見保經幾乎市面上的大型產壽險公司(如台壽、富邦、中壽、安聯、全球、台產……)的保險商品都有合作販售,公司制度也是相當有彈性,兼容並蓄。

不論是想要購買保險或是選擇保經公司服務,個人覺得(遠見)保經是不錯的選擇。

 

六、賣保險好賺嗎?

結論: 不好賺

台灣保險業是紅海市場,產壽險業務員+保經代業務員登記人數,據金管會統計至少有70幾萬人,台灣醫師(西醫+牙醫+中醫)執業人數也才7萬人左右,所以保險業的競爭相當激烈。之前看到保險業務員的分享,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包含開發客戶例行早會行政事務(投保/出保文件、調病例、陪客戶體檢請文件……)上課進修帶新人……,也是相當繁忙。而如果沒有保單成交,可能當月會沒薪水的…..

台灣保險商品可以簡單分為理財型保險(投資型保單、儲蓄險)以及保障型保單(醫療險、汽機車險……),我大略算過,即便保險經紀人在公司中已經給予佣金加成(因為職級較高),大概保障型保單是首年保費的20%-30%,理財型保險大概是幾%,如果沒有持續成交保單,業務員會餓死……。相對來說,一般上班族還是比較穩定收入的。所以能在保險業活下來的業務員,是真的有兩把刷子。

不過對我來說,反正我沒有業績壓力,而且本業還算穩定,保險經紀人是做興趣的,只要我還活著,應該是可以穩穩的做下去。

 

終於把保險經紀人的相關知識經驗及業界現況寫到一個段落了,有任何問題
歡迎線上諮詢
/提問!

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淺談預售屋移轉的稅務問題

 華人傳統上,會想把財富傳承給下一代,尤其會將祖產分給子孫。

但實務上親屬間不動產的資產移轉,容易被國稅局盯上,並課徵高額稅金,因此近年來漸漸少用房地產做資產傳承。

而預售屋由於牽涉到與建商之間的契約問題,情況更為複雜。

最近因為剛好遇到實際案例,因而整理相關的資訊作為參考,也請不吝賜教。

 

111年遺贈稅

一、先搞清楚預售屋的特性以及財產歸屬

 

預售屋: “先銷的房。建商已取得建築執照,但建案尚未完工,便開始銷售,稱為預售屋。

一般在接待中心看樣品屋的都是預售屋的銷售。

 

優點:

1.     低自備款(訂金+簽約金+工程款+尾款大約為總價的20%)
並且頭期款可以分階段付款,對手頭現金較少的族群較為友善。

2.     可客變,依自身喜好,與建商討論,改變室內格局

3.     全新房屋

4.     剛銷售新案的樓層與房型選擇較多

 

缺點:

1.     樣品屋可能與實際成屋的品質、環境不同

2.     建商可能無法履約,房屋可能有無法完工的風險

3.     完工前的合約移轉較為困難(需建商同意)

4.     一般比成屋貴

5.     施工期長,房屋完工前須先租屋

 

所以若將預售屋當作一種金融商品來看,

其實它的特色是高槓桿(低自備款)、高風險(變數多)、高報酬(總價高)

並且要注意買賣合約書上簽誰的名字,財產歸屬就是誰的

這點對於之後的稅務討論很重要。

 

二、      預售屋資產移轉方法一:贈與

 

今天若是父母想要買預售屋贈送給子女,當初和建商簽的買賣合約書上,是父母的名字。那這棟預售屋的財產,到完工時,都還是父母的財產。

因此假設有棟房屋,民國112年完工時,其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標準價格為1244萬元,然後合約書上寫爸爸的名字,房屋過戶時寫女兒的名字,那要繳的贈與稅金可能為

[1244-244(免稅額)]X 10%=100萬元

這邊強調的是,一般實際房屋市價會大於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標準價格,所以1244萬的評定價格,可能預售屋的定價更高。

並且我看到的資料寫到,還是要繳交土地增值稅契稅,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同樣的例子,如果預售屋未完工,然後爸爸、女兒跟建商一起簽訂房屋買賣契約移轉書,然後向國稅局申請贈與,如果先前繳的 訂金+簽約金+工程款未超過244萬贈與稅免稅額,這樣就不會被課以贈與稅。但是這要建商願意配合做所有權的移轉。

 

網路上還有查到房屋持分贈與的部分,不過這是成屋之後的節稅操作,並且手續繁複,過程中需花費代書費、地政規費、土地增值稅……等,故不再本文討論之內。

 

三、預售屋資產移轉方法二:買賣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規定: 「財產之移動,具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以贈與論,依本法規定,課徵贈與稅」而第六款規定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之買賣也以贈與論。

但能提出已支付價款之確實證明,且該已支付之價款非由出賣人貸與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借得者,不在此限。

 

實務上也是有人做這樣的操作,但要注意

1.     買方的自備款必須是自有資金。所以如果爸爸房給女兒,女兒要能證明是用自己的自備款+貸款向爸爸買房子

2.     買方的償債能力要夠(年收入要夠高),不然明明女兒是低收入戶,卻可以付貸款,也是相當奇怪的事情

3.     省了贈與稅,還是要繳土地增值稅契稅、財產交易所得稅(綜所稅)

4.     然後最後還是需要分年贈與相關的金額,不然資產還是沒有達到移轉的效果

 

四、預售屋資產移轉方法三:繼承

 

這個……我是沒看過預售屋未完工的時候,用遺產的方式繼承…..

如果是成屋讓子女繼承房子,是以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標準價格課遺產稅10%~20%

111年遺贈稅免稅額是1333萬,所以若爸爸留一棟房子,其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標準價格為1244萬,確實是不用課遺產稅的。

不過要注意的是,繼承第一順位為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而且不能侵犯每個人的特留分,所以可能房屋的所有權變成好幾個人平分。

 

五、預售屋資產移轉結論

 

1.     預售屋其實是高槓桿(低自備款)、高風險(變數多)、高報酬(總價高)的金融商品,要小心潛在的各種風險

2.     預售屋到成屋的贈與、買賣若處理不慎,可能會需要補高額稅金

3.     若長輩總資產不高,不會被課太多遺產稅,但遺產可能由多位繼承人繼承

4.     不動產作資產轉移的工具有諸多問題

 

 如果真的要規劃資產轉移的話,保險規畫得當,其實是較好的工具,其優勢有

 

1.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6 : 左列各款不計入遺產總額:……九、約定於被繼承人死亡時,給付其所指定受益人之人壽保險金額、軍、公教人員、勞工或農民保險之保險金額及互助金。」並且最低稅負制之死亡給付,每一申報戶還有3,330萬元免稅額,所以幾乎是扣不到稅

2.     保險可指定受益人,可以合法的偏心,依照契約分配保險金

3.     子女在父母生前不會拿到錢,減少子女拿完錢後不孝順父母的道德風險

 

資產移轉是門學問,善用工具才能達到目的並減少不必要的花費。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