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保險經紀人與兼職 Part-time Self-Employed Insurance Broker

<保險經紀人與兼職 Part-time Self-Employed Insurance Broker>

<原文發表於Dcard 保險醫生 個人看板>


我以保險經紀人身份兼職執業

已經快2年了

每周在blogger、FB粉專

固定發表至少一篇保險or醫學相關文章

也已經超過1年了

隨著知識經驗&知名度累積

漸漸也有一些人詢問

如何像我一樣兼職從事保險業

以下是個人一點心得分享


Made by stable diffusion

(話說用AI 跑Part-time Self Employed Insurance Broker的圖
就演算出這張漂亮美女圖
個人覺得相當滿意^-^)


一、對保險菜鳥業務的建議


對於有志於保險業的人

我建議可以一開始先以兼職方式加入

有本業收入做靠山

就不必為了業績&三餐溫飽而煩心

可以先專心摸索自己的執業之路

&打好保險基本功

之後若真的兼職收入超過本業收入

再來考慮正式轉保險專職

近年來流行“斜槓思維”

保險業就是最容易斜槓入門

並且取得初步成果的行業


不過建議在入行之前

想清楚自己是為了甚麼而踏入保險業

莫忘初衷

不然在業績與金錢壓力下

可能會漸漸迷失自我


我曾半開玩笑地在網路上留言

「找不到月薪5-6萬的工作

建議轉行當照服員

現在醫院/長照照服員超缺人的

請醫院看護 1天要2600元

還常常找不到看護

一般人好手好腳

去上課訓練就可以當了

想加入照顧服務員?課程、證照、前途全解析

https://about.care724.com/blog/8042/caregiver_how-to/


然後照顧病人的同時

就跟家屬說:

『要請到像我一樣好的看護

一天要2600元以上

你的住院日額有到2500元以上嗎?』

『若患者長期失能/長期照顧

要請長期看護

失能險/長照險的保額夠付看護費嗎?』 

就這樣同時幫家屬做保單健檢保險」


因為在醫療業看到太多生老病殘死

以及貧病交加

許多病人為錢所困

得不到良好的醫療&照顧品質

所以才跳進保險業尋求解方……


可能每個人進入保險業

都有自己的理由

但是在這行要生存下來

要持續有業績表現

也是不容易


保險業最簡單的入行方式

就是考個”人身保險業務員執照”

網路上免費的考題、考照資源很多

念一念 背一背

很容易就考到了

甚至大型壽險公司

有專門的考照班

符合特定條件

還會有獎金可以領

不過在單一壽險公司

要能夠像我一樣

無壓力兼職經營

大概是非常困難的


二、個人執業經紀人V.S.保經公司簽署人


去年我在拙作 

我如何成為一位保險經紀人(下) - 實際執業過程 

有分享過保險經紀人的執業方式

可分為

1. 保險經紀人公司
2. 個人執業經紀人
3. 保經公司簽署人


先不談高資本需求的”成立保經公司”

成立個人執業事務所及公司簽署人的差異如下


 

個人執業經紀人

保經公司簽署人

可否與保險公司洽訂契約收取佣金?

實得保單佣金率?

較高

較低

可否做組織經營?

不可

可否收取費用,提供風險規劃及理賠服務?

依公司規定 一般不可

可否申請稅籍登記,以執業所得認定收入?

執業成本

較高
(
需自行負擔開業成本,強制加入公會、投保責任保險)

較低
(
無相關執業費用
)


關於保險業佣金的計算

我覺得這篇寫的最詳細

可以參考看看

保險業務員注意!你的佣金怎麼算?

https://flip-insurance.blogspot.com/2019/07/blog-post.html

不過裡面提到的考績、綁人力、出席早會甚麼的

一般都是在單一壽險公司或大型保經代公司

才會看到


雖然成立保險經紀人事務所

實得保單佣金較高

並且可另外提供風險規劃及理賠申請服務

但是組織經營的部分

就需要在保經公司裡才能達成


我知道很多人

對於這種直銷式的組織經營相當感冒

但是我後來想想

組織經營是必要的

因為我了解到

總有一天我會死或是成為失能狀態

那我的客戶因為信任

所以才將保單交給我服務

那如果我不在了呢?

所以還是需要犧牲部份的報酬

培育保險業的人才

財聚人散

財散人聚

願意捨得 替他人付出

才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回報


不過只要我還活著

還有工作能力

我仍會盡力服務病人/客戶的!


三、當醫生V.S.當保險經紀人,哪個資格比較難取得?


我想正常人看到這個問題

一定是覺得當醫生比較困難


確實 台灣醫學系相當難考

一般都是全國成績前1-2%的高中生

才有辦法申請入學

經過6-7年的醫學系苦讀

考過國考

並經過多年的PGY、住院醫師訓練

接受專科醫師考試

最後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西醫主治醫師


不過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

這兩個執業的資格取得

1. 醫師國考通過率
(只看7月 
因為2月是給外國醫學生&
未一次通過國考之醫學生考的)

第一階段通過率近年來約5-6成
第二階段通過率近年來約8-9成


保險經紀人歷年國考通過率不超過4成
所以保險經紀人國考通過率是比較低的


2. 醫師之消極資格
(有犯以下法條 不能從事此職業)
一、曾犯肅清煙毒條例或麻醉藥品管理條例之罪,經判刑確定。
二、曾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罪,經判刑確定。
三、依法受廢止醫師證書處分。

保險經紀人之消極資格
洋洋灑灑太多了
可參考〈保險經紀人管理規則〉第六條

連國家考試重大舞弊、
有事實證明從事或涉及其他不誠信或不正當之活動,
這些犯了,
就不能當保險經紀人了


所以從這兩點來看

要取得保險經紀人資格執業

是不容易的


四、兼職加入保經公司的好處


對我來說

兼職做保險經紀人

好處多多

1. 自己&家人買保險 可以合法收取佣金
    依保險商品設計 可以等於保費打6-7折 
2. 保險經紀人收入可列為執業所得 可合法節稅
3. 可以與本業結合 相輔相成 
4. 隨著客戶累積 有續期保單 可逐漸建立被動收入 
5. 面對其他人時 除了本業的專業可以分享外
    還多了保險專才可以討論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6. 這樣假日去跑客戶 就有正當理由不顧小孩了^-^


五、最後小提醒


我個人是在看見保經-合心營運中心服務 

職位累積制 

保險公司來佣不打折

累積業績不會歸零 

也沒有考績壓力

(我平常根本不會進辦公室) 

只是每個月會固定扣150元資訊系統費 

如果加入我們團隊 

我會一步步將我這些助人兼賺錢的知識經驗 

分享給您


歡迎對保險業有興趣的同仁

與我聊聊喔!


2023年8月20日 星期日

The White Coat Investor's Financial Boot Camp 白袍投資人的新兵訓練營

白袍投資人的新兵訓練營 引用自Amazon

圖片引用自 Amazon


(原文發表於Apen醫師社群

並且靈感發想自綠角財經筆記,

感謝陳允青醫師的時相討論)


許多人以為

投資理財的第一步

就是把自己的閒錢

丟進股票、基金、房地產......等投資商品中

但是其實投資理財最重要的

其實是認識自己&商品可能的風險

生、老、病、殘、死

是每個人一生中

都可能面臨的問題

這些狀況造成的財務問題

是我們理財規劃時

首先要處理的議題

 

reference: from Amazon

在”The White Coat Investor's Financial Boot Camp

白袍投資人的新兵訓練營”這本書中

第一步是先講失能險

第二步是壽險

接下來才是處理消費支出、

還學貸(美國念醫學院很貴……) 、

增加收入、房屋/投資理財……等問題

要先能因應人身風險

才再考慮其他財務問題

 

The White Coat Investor's Financial Boot Camp

尤其對高收入的醫師族群來說

壽險、失能險及醫責險更為重要


失能險:

保障我們即便失去工作能力後

保險公司能給予替代的被動收入

支應照顧病人的花費

以及家庭日常開銷


壽險:

即便醫師本人不幸過世

也能留下一筆可觀的資金

支應家人一段時間的生活開銷、房車貸款......等


醫責險:

若不幸在臨床服務上

面臨病人高額的賠償請求

醫責險可以讓保險公司協助調解與法律相關事宜

並且讓保險公司負擔賠償的責任


至於實務上

如何運用台灣市場的保險商品

規劃最適合的保險組合呢?

就要好好跟專業的保險經紀人討論了......

也可參考以下相關連結之介紹





2023年8月13日 星期日

Insurance for Foreigners in Taiwan 投保實務 - 非本國人投保保險

 < Insurance for Foreigners in Taiwan 投保實務 - 非本國人投保保險> 


最近被詢問說 

僑生或外籍勞工可否投保台灣的保險產品

所以我稍微查了幾家我常規劃的保險公司

各家保險公司的政策稍有不同

不過大原則是類似的


Recently, I have been asked whether overseas students or foreign workers can purchase insurance in Taiwan. 

So I did some research on a few insurance companies that I commonly work with.

The policies of each insurance company vary slightly, but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re similar.


Powered by Stable Diffusion



一、投保規則

一般身分別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 外籍人士
(2) 外籍配偶
(3) 外籍勞工(藍領, 含外傭及看護)

基本上(1)(2)類有合法居留證及統一證號,

合法居住本國達一年以上,

檢附居留證影本、護照影本、工作證明文件或結婚證明,

可以當作一般國民投保,

不過須注意醫療險壽險傷害險會有保額限制,

不能規劃太高額的保單。


 (3)外籍勞工的部分,

許多保險公司直接不受理,

或是保額、險種有諸多限制,

就比較難規劃。


另外,有些公司直接寫到外籍人士不受理投保長期照顧險。 


二、美國籍或美國稅務居民與CRS/FATCA(肥咖條款)

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FATCA)

是美國政府於2014年開始實施的法條,

為了讓海外的美國人持續繳稅給美國政府,

避免於海外隱匿大額資產。

美國政府要求外國金融機構須對擁有美國身分之投資者,

提供相關帳戶資訊予美國稅務單位。

因為有這個條款,

幾乎各家台灣保險公司不受理

美國籍人士或美國稅務居民投保投資型商品

然後也因為這條款,

現在投保保險時,

文書作業變得更加複雜……。


三、國際保險業務(Offshore Insurance Unit,簡稱OIU


OIU是2016年開始,

金管會推動的業務,

希望台灣能成為亞太及陸客理財中心,

OIU可讓台灣保險公司承保本國以外的地區與人民。

OIU商品可投保的客戶,除了境外法人及自然人外,

國內持有外國護照身分的人也可以投保,持有中華民國居留證之人士則無法投保。

不過事過境遷,現在幾乎很少在賣OIU保單了,

我查我們保經系統,

也只剩下兩張OIU儲蓄險可以販售,

利率也沒有特別優惠。 



台灣的金融保險業相對比較保守,

以服務本國國民及在台居留之正式員工為主。

不過相對來說,

也比較不易受到外國金融風暴的影響,

有利有弊。

台灣金融保險業若要國際化,

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 Insurance-Buying Policy


Generally, individua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categories:

(1) Foreigners
(2) Foreign spouses
(3) Foreign workers
(blue-collar workers, including foreign maids and caregivers)


Basically, categories (1) and (2) require a valid Resident certificate and an identification number, as well as having legally resided in Taiwan for more than one year. They can apply for insurance as regular citizens, but it'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re may be coverage limits for Health insurance, Life insurance, and Personal accident(Injury) insurance, so it's difficult to plan for higher insured amounts.


Regarding category (3), many insurance companies do not accept applications directly or have many restrictions on coverage and insurance types, thu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plan for insurance.


In addition, some companies explicitly state that they do not accept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applications from foreigners.


2. US Citizenship or US Tax Residents and CRS/FATCA Regulations


The 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FATCA) is a US law implemented by the US government in 2014. It aims to ensure that US citizens residing abroad continue to pay taxes to the US government and prevent the hiding of substantial overseas assets. According to FATCA regulations,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required to provide relevant account information to US tax authorities for investors with US citizenship. Due to this provision, almost all Taiwa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do NOT accept applications from US citizens or US tax residents for investment-linked products (ILP). Furthermore, insuranc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have become more complex because of these regulations.


3. Offshore Insurance Unit (OIU)


The OIU was launched by the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in 2016, with the aim of making Taiwan an Asia-Pacific and Mainland Chinese wealth management center. The OIU allows Taiwanese insurance companies to sell insurance to areas and people outside Taiwan. Customers eligible to purchase OIU products include foreign corporations, foreign individuals, and individuals with foreign passports residing in Taiwan. However, individuals holding a Taiwanese Resident certificate are not eligible to purchase OIU insurance.

Currently, there are very few OIU policies available, and I found only two OIU insurance policies listed in our company’s system, with no special interest rates or benefits.



Taiwan's financial/Insurance industry is relatively conservative and mainly focuses on serving Taiwanese citizens and formal employees residing in Taiwan.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less susceptible to foreign financial crises. There are pros and cons. If Taiwan's financial/Insurance industry want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

長照/失能險無用論? Useless Disability Insurance?

<長照/失能險無用論? Useless Disability Insurance?>

最近看到這則報導

長照險理賠有陷阱!保險達人解析「這個險」CP值最高優先買


裡面提到:

「長照及失能險卻是高保費、低保障、理賠定義不清楚。

以50歲保長照險來說,

一年保費約5~7萬元,

理賠金每月約2萬元,

大部分患者最多領2年,

大約是24萬元,

『CP值並不高』。」

又說到:

「應把壽險當成晚點領的長照失能險,

也就是說,

如果擔心未來有長照、失能需求,

可選擇投保壽險,

50歲的年保費約1萬元,

死亡給付有100萬元;

一旦有長照需求,

若有房產可先向銀行貸款,

利率約2%;

或用信貸、儲蓄險保單貸款,

利率約是4~6%,

最後再用壽險理賠金償還貸款。」


對於這樣”保險達人”的建議

小弟實在無法認同

在此提出幾項觀點

供大家參考

made by stable Diffusion


一、長照/失能險高保費低保障理賠定義不清楚?


 1. 我用50歲男性計算我常規劃的


一年期保證續保壽險+失能險:

年繳保費6萬多元
依失能等級最高可領到
200萬失能一次金+每月5萬失能扶助金
另有200萬壽險或完全失能保額

終身長照險:

20年期年繳保費不到6萬元

若達到長照狀態

可領到50萬長照一次給付+每月5萬長照分期給付金


並且國人不健康餘命平均7年以上
5萬*12個月*7年=420萬
若啟動失能/長照理賠條件
理賠金額可能都以百萬元計算

只需要年繳保費6萬多元
這樣還算是” 高保費、低保障”嗎?


2. 至於理賠定義不清楚

可參考長照險與失能險介紹

我想白紙黑字

條款寫得相當清楚

長照險的理賠定義

確實有依照醫學上的量表評估做依據

真的是長照險理賠定義模糊?

還是保險業務員不做功課

才看不懂理賠定義

不知道怎麼幫客戶爭取,申請理賠呢?


真的兩個險種的定義不清楚

我們偉大的金管會

主管機關不會要求改進嗎?

我認為這位”保險達人”的說法

有失公允


3.  然後所謂「長照失能險:非人人理賠」云云

我想了解長照失能險的人都知道

這兩個險種是以”體況”來做判斷

而不是單純以”疾病或意外原因”就給予給付

所以確實不是人人理賠

是要依照客戶/病患的身體狀況

來做理賠的認定

所以這就考驗業務員發現失能/長照狀態

並且將之轉化成保險公司語言的功力了

所以慎選保險業務員

是相當重要的


二、壽險當成長照失能險使用? 運用借貸支付長照所需花費?


 我看這位”保險達人”的意思

是要向銀行、保險公司貸款支付長照花費

然後最後再用壽險理賠金償還貸款


我看了覺得匪夷所思…..


 1.  首先是無資產狀況來討論

金管會對於信貸無擔保債務的總餘額,

要求不得超過月收入22倍

所以用信貸借出來的錢

一般不會超過2年收入

請問要如何撐過平均7年的不健康餘命呢?


另外 通常都已經處於失能/長照狀態了

一般認定是無工作能力

不會有穩定月收入

請問銀行敢借錢給客戶/病患嗎?


所以個人認為

想要用信貸支付長照費用

是行不通的


2. 若是有資產狀態

確實可用壽險保單保價金股票質押等方式

向銀行或保險公司借出資金

一般借款金額

約是資產總額的2-4成

保單借款的成數可能可以較高

但是與其如此 多付利息錢

為什麼不部分保單解約賣出股票即可?

這樣還不用付利息

剩下的資產還可繼續享有資產增值


對於房屋貸款的部分

確實可用以房養老或是理財型房貸

將不動產變現為月現金流或大筆資金

不過前提是你要有一棟有價值的房產

而且還要符合銀行的借貸條件

並非每個人都有辦法借到錢

並且一樣還是面臨多付利息的問題

長期而言會多減損客戶本身的資產

個人認為使用這樣的方式支付長照費用

需要謹慎考慮 


三、 結論


對於年輕人/處於資產累積時期的人們來說

長照/失能險仍是不可或缺的保險工具

轉嫁我們長期照護的財務風險

並且即便到了中年時期

長照/失能險的保費/保額比

個人認為仍然具有一定之性價比(CP值)


而對於老年人/有大額資產或房產的人來說

既然保險的CP值相對較差

並且手邊也有一定的資產

應該考慮”風險自留”

若真的遇到長照/失能狀態時

就用自己的資產支付

個人不建議用貸款的方式支付長照費用

反而多付利息錢

對個人理財規畫沒有助益


以上個人觀點

歡迎不吝指教

提供其他看法

熱門文章